第一届会议概况
    2019年01月17日 15:56  来源: 作者:点击:

      11月9日上午,由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的“处境不利儿童身心健康国际联合研讨会”开幕式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行政楼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河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河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赵国祥,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终身教授Bonita Stanton,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梁留科,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科学杂志主编李其维及数位国内外知名心理学专家出席本次开幕式。开幕式由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教授、河南大学黄河学者李晓铭主持。

       此次会议由河南大学弱势人群身心健康国际合作研究所、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和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儿童预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英国、德国和挪威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未来两天内将就会议主题“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健康与幸福感”进行讨论交流。

       开幕式首先由申继亮发表讲话。他简单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政府在儿童教育,尤其是弱势儿童教育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取得的成效。他还从社会具体情况入手,详细分析了中国现阶段弱势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他表示,希望本次研讨会的举行能为解决中国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借鉴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赵国祥发表讲话。他说,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中,河南大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术交流为河南大学的发展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加强并拓展国际合作,大力推进河南大学的学术发展,为中国儿童教育贡献力量。

       Bonita Stanton教授致辞。她表示,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弱势儿童教育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国家的关注。联合国制定的“千年计划”中也提到,要关注弱势儿童的发展,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一些进步,但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梁留科表示,在河南省心理学会的指导下,河南已经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做了大量工作。他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河南心理学会能够再创辉煌,使河南的科学技术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

       李其维发表讲话。他从中国心理学杂志主编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并建议各位专家同仁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深入揭示心理规律,加强纵深研究并得出成果。
       开幕式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随后,在美国杜克大学Jan Ostermann教授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李晓铭教授的主持下,相继展开了两场主题演讲。

       英国伦敦大学Lorraine sherr教授以“HIV Infection and Children – state of the evidence”为题展开会议首场报告,结合对HIV感染、疾病、死亡相关家庭中的儿童的研究,从认知发展、心理健康、儿童发展等相关知识角度的讲述来进行话题论证。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Bonita Stanton教授分别从HIV干预的发展,全球性的传染病,预防与利用,对干预实现新前景四个方面陈述HIV的“预防”与“干预”在未来社会中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下午,会议继续进行,会议由美国韦恩州立大学Richard Slatcher教授,中国香港城市大学于晓楠教授主持。

       中国北京师范大学林丹华教授从对中国城乡流动儿童的的心理健康特点和预防干预的实验调查着眼,以全新的弹性视角,看待个体因素与弹性因素的保护因素,并强调要抓住关键问题来进行研究。

       其后,英国牛津大学Lucie Cluver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对弱势儿童的艾滋病防御是心理社会健康和儿童虐待预防的基本环节。

       最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Maryam Farzanegan教授综述儿童目前面临的自然与人为的灾害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分析原因并提出问题“What should be done?”就此问题与台下专家学者展开激烈讨论,进行经验交流。

       当天晚上举办了主题为“Biomarker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的工作坊,由河南大学王恩国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林丹华教授主持,由来自美国俄勒冈大学的Philip Fisher教授及韦恩州立大学的Richard Slatcher教授主讲。

       Philip Fisher教授以皮质醇的产生途径及皮质醇的作用讲述了将生物指标作为衡量压力指标的原因。他表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家庭干预是可以有效改善皮质醇含量的有效方法,改变传统的家庭干预方式,通过给父母播放好的教养方式的生活片段,能改善儿童的皮质醇水平。

       Richard Slatcher教授从心理和生理两个角度解释了社会关系影响自身健康的观点。他通过基线评价验证了工作压力与皮质醇的关系,得出了“丈夫的工作焦虑会影响伴侣的皮质醇水平”的结论。最后,Richard Slatcher教授表示,对儿童实施“弹性”教养方式能有效减少HIV儿童的自卑感,使他们更愉悦的生活。

       11月10日上午,“处境不利儿童身心健康国际联合研讨会”研讨会继续在行政楼二楼报告厅内进行。

       研讨会前半场由来自牛津大学的Lucie Cluver教授以及南京医科大学的郑宇教授主持。

       首先,来自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的Richard B. Slatcher围绕“亲本艾滋病毒的中国孩子的昼夜皮质醇和睡眠模式受日常孤独影响的特点” 展开报告,他浅谈了孤独对童年的影响,以及睡眠质量与孤独、皮质醇与夜间醒来次数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强调HIV患者更易感到孤独,并提出通过干预来减少孤独感的设想。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的乔杉博士以“护理质量对中国艾滋儿童心理健康的前瞻影响”为题,介绍了现有的护理途径,并提出应当提高护理质量的建议。

       挪威卑尔根大学的Marguerite Daniel教授浅谈了坦桑尼亚响应感知需要对HIV阳性儿童实行保密。她提出儿童知道真相后会继续保守秘密,其中有人继续治疗,有人参与支持他人治疗并接受有HIV的事实。

       随后,美国杜克大学的Jan Ostermann围绕支持对孤儿的积极结果进行阐述,他指出孤儿的某些方面应当被政策关注以及积极结果如何致力于这些方面。

       研讨会后半场由香港中文大学的Joseph Lau教授与挪威卑尔根大学的Marguerite Daniel教授主持。

       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姚佳从人际关系与行为、成就、背景等方面阐释了孤儿探索的青春期行为与积极结果。

       北京师范大学韩婷婷围绕“在中国农村亲本艾滋病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阐述她的报告,报告从假设、背景、被试来源、方法、测量、结论、限制及对未来发展的贡献等方面详细解读了艾滋病对儿童认知能力造成的影响。

       南京医科大学的屠小明详细介绍了“在中国感染艾滋病儿童的学习压力与应对方式”。

       河南大学研究生梁园、赵俊峰、李晓铭以“艾滋对儿童认知疲劳的唾液皮质醇影响的研究”为题,从认知疲倦、唾液皮质醇的两个实验得出机体越健康,CRA变化越明显和应激状态下女生的皮质醇指数比男生高等结论。

       韦恩州立大学的谭卓智围绕“在中国艾滋病儿童中感知病耻感的恶性循环、表现的羞辱和抑郁症状”展开报告,介绍了耻辱的三种类型及应对措施。

       中午一点半举办了主题为“Psychological Articles Writing: A View of Journal Editor”的工作坊,工作坊由河南大学朱湘如博士和美国韦恩州立大学乔杉博士主持,英国伦敦大学Lorraine Sherr教授主讲。Lorraine从首席编辑的角度为与会者分享了关于文章发表的经验,她表示,要从质和量两方面提升自己论文水平,并告诫大家注重论文题目的重要性,简洁富有吸引力的标题能使人眼前一亮,抓住编辑的眼球。最后,她阐述了网上投稿的步骤及利弊,编辑选稿的过程等,观众收益颇丰。

       下午,第一阶段的研讨会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Maryam Farzanegan和河南大学王明辉教授主持,美国俄勒冈大学Philip A. Fisher教授以“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Following Early Life Adversity”为题讲述了负性经验对处境不利儿童大脑影响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Joseph Lau教授详细分析了香港青少年吸毒的原因,通过数据为大家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同时回答了观众有关“香港政府在防止青少年吸毒做了什么努力”的提问。

       北京师范大学的陈丽华和林丹华从“打工子女所面临的歧视”,“与打工相关的歧视”和“打工子女的教育”等几个方面入手,讲解了农村移民儿童在所受歧视方面应做的心理调整。

       河南大学的杜晗、赵俊峰和张晨报告了耳聋学生的心理旋转的发展特点。

       河南大学的王恩国和徐亚辉报告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记忆编码与提取的脑电特点。

       下午第二阶段大会举行了简短的闭幕式,闭幕式由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河南大学弱势群体身心健康国际合作研究所所长、本次大学中方秘书长赵俊峰教授主持。河南大学黄河学者、本次大会的外方秘书长李晓铭教授代表赵国祥教授等中美国际合作课题组做了本次大会的最后一个主题报告。他指出在与赵俊峰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的八年合作中,通过对受艾滋病毒感染儿童的心理需求与弹性基础干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李晓铭教授深入剖析了研究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并详细介绍了这三个阶段中对参与者、研究方法及主要成果的总结。

       本次大会外方主席Bonita Stanton 教授致闭幕词。Bonita表示本次研讨会各国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互动讨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处境不利儿童的研究上,研究者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Bonita还指出了该相关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表达了将生物学应用到心理学的研究的想法,希望做出更出色的研究成果。

       最后,赵俊峰教授做总结发言。他向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期待下次的合作。专家学者上台合影,本次研讨会圆满落幕。

       据悉,本次研讨会为“处境不利儿童身心健康国际研讨会”首届学术交流大会。研讨主题涉及处境不利儿童身心健康问题的诸多方面,主要包括评估、预防和干预、跨文化研究、心理弹性、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研究伦理和儿童权利保护、虐待和忽略儿童等问题。处境不利儿童包括受艾滋影响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以及有身体缺陷的儿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届会议日程
    下一篇:第一届境外来宾

    收藏
    点击量总排行
    点击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