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与中心简介

        经过近十年的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2013年河南大学批准成立重点研究机构“河南大学弱势人群身心健康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由于中心扎实的科研工作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2014年“河南省弱势人群身心健康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和河南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为赵俊峰教授,中方首席专家为赵国祥教授,外方首席专家为美国的Xiaoming Li教授。基地现有中方专兼职研究人员19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13人;外方兼职研究人员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9人。研究队伍中心理学专业研究者19人,医学专业研究者4人,公共卫生专业研究者3人,有着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背景。
         基地与中心围绕六大弱势人群进行发展学习与身心健康的科学研究:(1)受艾滋病影响儿童;(2)学习困难学生;(3)农村留守儿童;(4)聋哑儿童;(5)老年重大疾病患者;(6)犯罪人员和强制隔离人员。
         以河南大学赵国祥教授、赵俊峰教授为核心团队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Xiaoming Li 和 Bonita Stanton教授进行了长达10年的国际科研合作,围绕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艾滋孤儿的心理发展与健康进行专项研究,专项研究经费充足、科研实力强、学术成果丰富且影响广泛;以王恩国教授为核心的团队围绕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和认知加工机制进行专题研究;以李永鑫教授为核心的团队围绕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学习和健康进行专题研究;以赵俊峰教授为核心的团队围绕聋哑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以任学群教授为核心的团队围绕老年重大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进行专项研究;以王瑶教授、王滨教授为核心的团队围绕犯罪人员和强制隔离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发展进行研究和心理康复训练。
         基地与中心已经从美国引入国际科研合作项目11个。目前在研国际科研合作项目5个,从美国引入科研经费达近600万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个,获得纵向科研经费近200万元。中心研究人员已经在SCI/SSCI期刊上发表了40多篇学术论文,在美国心理学会(APA)/心理协会(APS)举办的学术年会、世界艾滋病大会、美国公共卫生学会(APHA)、Aids Impact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了近50篇弱势人群身心健康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2013年在河南大学举办了首届“处境不利儿童身心健康国际学术高峰论坛”,6个国家或地区18名国际知名专家前来参会。由于中心的出色工作,著名心理学核心期刊《心理科学》专门在2013年第5期用18个版面用英文发表了中心关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追踪研究,并专门加了编者按。中心有关弱势人群身心健康研究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心理学会举办的全国学术年会、中部六省心理学高峰论坛、河南省心理学会举办的全省心理学学术会议上进行了10多次学术交流。
         基地与中心在国内率先使用皮质醇等生理、神经指标来分析弱势人群心理,实现了评估与检测手段的突破,引领心理学其他领域的研究也积极探索心理分析的更加客观的生理、神经指标。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国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肯定与认可,对地方政府的相关决策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实践也采纳了基地的干预模式与成果。
         基地与中心的研究成果与运作模式也成为学科建设实现国际化的典范,产生了广泛的辐射与示范作用,引领基地心理学科取得了8项国家级课题,基地成员进行了20多次国际学术交流,带领其他学科开始实施国际合作的新渠道。
         基地与中心积极与国际学术机构和外国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及合作。现在已有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等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科研人员有意向加盟弱势人群身心健康的国际合作研究。国际合作在国内也产生了广泛影响,现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科研人员与组织已有意向加盟弱势人群身心健康的国际合作研究。
         基地与中心依托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色专业以及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研究队伍强大,研究特色突出,目标明确,合作交流扎实丰富,合作成果国内领先,人才引进成效明显,必将产出更多科研成果、引领学科发展、产生更大的国际国内影响。